少肌型肥胖

少肌型肥胖
何謂少肌型肥胖:節目內容在討論肌肉減少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並提出了『肌少型肥胖』的觀念
簡單來說就是體內「油脂多,肌肉少」,根據日本的研究,人到了30歲左右體內的肌肉開始因老化而減少,隨著肌肉的減少,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
除了導致肥胖,也容易引起糖尿病、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疾病。

少肌型肥胖並非單從外表的胖瘦、體重或BMI數值就能看出
隨著老化歷程,與運動相關的骨骼肌肉在質量發生進行性減少,大致來說脂肪比率會增加
這些脂肪主要堆積在肌肉組織間、腹部臟層以及器官上

肌肉組織減少,肌肉的品質(肌纖維大小及數量減少、肌蛋白降低以及粒線體的功能退化)也會下降

sarcopenia
                                  同年齡 肌肉組織與脂肪分布

整體的效應造成瘦肉質量的減少(稱為肌少症)

肌少症的英文sarcopenia,分別代表肌肉(flesh)和減少(loss)
其為老年族群特有的表現,先是活動量減少及身體功能變差,最後才是肌肉量變少

此外,老化造成肌肉減少的原因是身體組成之變化,而肌肉減少的發生不一定伴隨著體重減輕
因為身體結構變化導致肌肉量變少但脂肪變多,取而代之的是纖維及脂肪組織

這樣的身體組成改變,加上肥胖的比例上升,遂有「肌少型肥胖」這個新名詞的產生
這種情況下會造成老人的行動變差、易跌倒、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增加、
罹病率甚至死亡率的增加,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目前已知肌少症不僅僅只發生於體重較輕的族群,
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人仍可能存在肌少的狀況(也就是少肌型肥胖)!

讓肌肉變多,增加代謝率,才會變瘦又變健康!
從30歲開始,肌肉就會因為老化而減少
不論年紀多大,只要開始接受訓練,肌肉都能獲得成長
相較於一般肥胖,肌少型肥胖者糖尿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更高。
單靠節食的減肥方式會讓肌肉減少,基礎代謝率因此變低,反而成為易胖體質

慢跑、騎腳踏車、爬山、健走等有氧運動雖然能夠減脂,但卻無法有效增加肌肉量
最好能適度加入肌力訓練,讓體內的肌肉組織維持在一定的比例,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均衡
並適當補充生成肌肉時所需的蛋白質,如此才能避免少肌型肥胖!


更多文章»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