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下對於光敏感物質(Photosensitizers)不可不注意,要盡量少吃光敏感藥物和食品,
避免暴露在陽光底下的皮膚產生搔癢或是紅疹等光敏感作用。
不少藥物和食物,長期食用會和紫外光產生作用,造成皮膚的光敏感性,容易引起皮膚搔癢或紅疹。
光敏感性皮膚炎,皮膚在接觸一些化學物質、或使用某些藥物等原因,經接受紫外線後而產生的發炎反應。
所謂光敏感(Photosensitivity),可分為光毒性(phototoxicity)及光過敏(photoallergy)兩種。
光過敏是指一種過敏反應,第一次接觸通常沒反應,再次接觸及照光後,產生皮膚發炎搔癢的症狀,
通常不留下色素沉澱。
光毒性是指接觸含具感光物質的成份(不飽合雙鍵的六碳結構)後,加上曬到紫外線後,
呈現激活狀態,接著參與氧化反應,產生自由基與過氧化物,進而造成細胞損傷。
造成皮膚的發炎紅腫,伴隨劇癢,甚至起水泡,接著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沉澱。
常見的感光物質包括Furocoumarin (呋喃香豆素)、Tar (焦油)、psoralen(補骨脂素)等。
很多植物都含有Furocoumarin的物質,包括繖形花科的巴西利、芹菜、雷公根、蒔蘿、
當歸、九層塔、蘿蔔、歐洲防風草、中藥材的白芷、當歸 、茴香(臭芙蓉);
桑科的印度菩提樹、無花果樹、黃金榕、印度橡樹、波羅蜜;
芸香科的橘子、檸檬、佛手柑、柚子、胡椒木、台灣黃藥;
菊科的萵苣、野茼蒿、蟛蜞菊、蒲公英、地膽草、薇甘菊、夜香牛。
因含Furocoumarin物質的含量不同,故非每種接觸上述植物照光後都會發生皮膚炎。
最常見的為使用檸檬片敷臉、柑橘類精油所引發的光過敏會造成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
通常是在接觸後的第二天才慢慢形成,而且會愈來愈黑。
發炎後的皮膚一經過太陽照射是很容易產生皮膚發炎後色素沉著的。
也就是皮膚會有黑色素沉澱的現象會發生。
另外使用A酸、果酸等美白,如果沒有清除乾淨,臉部照到陽光後就容易引起皮膚紅腫發炎。
抗生素、抗黴素、利尿劑、A酸、果酸及消炎止痛的藥物都容易引起光敏感
包括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多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治療青春痘的四環黴素、
治療關節酸痛的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s)、
常用於避孕藥或緩解更年期症狀藥物的雌性激素、用於泌尿道感染的磺胺藥,
外用藥膏如抗痘去粉刺的A酸、果酸,其中A酸藥膏只能於夜晚使用。
除長袖衣褲及戴帽子與太陽眼鏡防曬,也要選購可隔離UVA和UVB的防曬油,避免曬黑以及皮膚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