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告伊波拉病毒擴散像森林大火

EBOLA1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自2014年3月以來,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1201人感染伊波拉病毒、672人死亡。人道救援組織年僅33歲的美籍醫生布蘭特利自今年2月起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以來投入救助醫療工作,盡管他作足防範措施,還是不幸在賴比瑞亞蒙羅維亞(Monrovia)感染。布蘭特利是在賴比瑞亞參與伊波拉救治卻不幸染病的2名美國人的其中之一。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典型症狀為發燒、關節疼痛、下痢、嘔吐與往往會致命的出血。

CDC國家新興與人畜共通傳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merging and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s)副主任門羅(Stephen Monroe)表示:「疫情擴散到西非以外的國家可能性非常低。」

但他說,情勢「變化快速」,CDC必須得「為非常小的可能性做準備」,也就是1名感染旅客也可能把病毒帶入美國。

CDC發布等級2的公告,警告民眾避免接觸到疫區國家患者的血液與體液。如果公告再升1級,則是警告民眾沒有必要,不要前往疫區。

門羅表示:「我們擔心疫情可能捲土重來,非常像是火星飄至火場以外,又造成另一個火場。」

他說:「賴比瑞亞的情況顯然就是如此。」門羅指出,賴比瑞亞超過21天沒有傳出感染病例,但就在眾人以為病毒消聲匿跡後再度爆發傳染。

伊波拉病毒目前擴散範圍

guineac2014
門羅說:「這些病例是從境外移入。因此除非我們能夠找出、並且隔離每個傳染源,否則無法完全控制住疫情。」

萊斯告訴微軟國家廣播公司(MSNBC):「我們積極介入並試圖協助該地區國家,而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也正試圖解決與遏止病毒威脅。不過伊波拉病毒確實是非常令人憂心的傳染病。」

救援組織「善普施」艾薩克表示,無國界醫生組織和我們密切合作,我們會盡所能保護我們的醫生,但現實這個致命病毒,太容易散播了。伊波拉透過體液就能傳染,症狀包括發燒、嘔吐、出血,常常被誤診為感冒或瘧疾,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10天。

不過當局更擔心是機場檢查措施不足,病毒進一步蔓延到非洲或以外的國家。目前,伊波拉病毒已蔓延至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也傳出因伊波拉病毒死亡的首例,目前已關閉該醫院,進行一個禮拜的隔離。

艾薩克說:「奈及利亞政府已經作所有他們能做的了,他們發布旅遊紅色警告。不過追蹤個人有沒有染病的紀錄,進行個案調查,據我所知,西非國家沒有這麼做。」

傳播方式:
EBOLAc

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此病毒可直接傳染給人,或是透過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例如受感染的猴、猿、豬等再傳染給人。

人與人之傳染是因透過其受傷的皮膚或黏膜而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至今尚未有藉由空氣微粒(aerosols)傳播的案例報告。醫護人員被感染之情況頗為常見,主因為醫護人員照顧病患時未遵守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洗手、配戴標準防護裝備等)。

潛伏期:

2~21天。

發病症狀:

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則發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與肝功能上升。個案死亡率可高達9成。

預防方法:

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其他預防方式包括

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如需接觸動物則應戴手套及穿著合適衣物。食用動物製品(血液或肉)前應煮熟。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如需照顧病患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個人防護裝備。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病患屍體應妥為火化。

3.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隔離衣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更多文章»
Translate »